几年前选专业的时候,CS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状态,其实我本来最想去的是电气,不过最后阴差阳错地进了计算机相关的专业。社会上对程序员一直存在着一种偏见:木讷、不善交际、缺乏生活情趣、社会地位低、人脉资源少。身处这个行业的我虽然很不爽这种言论,但是就我亲身感受而言,这种偏见确实有其生长的土壤。我周围有很多优秀的技术大神,秉持着“技术至上”的理念,对技术的雕琢无可挑剔,但是不少人缺乏与人沟通的技巧,缺乏展示自我的手段和意愿,一心沉醉在技术世界,不闻窗外之事。加上近几年CS大热——留学申请难度逐年递增、海外CS从业人员回国抢食、转行潮、某些网络社区对CS的热捧,使得科班出身的从业人员内心骄纵之气日甚。
月满则亏,水满则溢。做人如此,行业也是如此。股市里有个非常著名的风向标:当菜市场大妈都知道要投资股市的时候,就是退场的最好时机。行业兴衰基本也符合这种规律,当大家一窝蜂地涌向某个行业时,这个行业离衰落也就不远了,至少相对于其本身不复辉煌,这是由市场的滞后性决定的。
这些年IT行业的发展也更加证实了这种判断。各种框架层出不穷,编程门槛和学习成本不断降低,开发效率越来越高,也正因为如此,产生了很多被科班人员嘲讽为“调包侠”的人,这应该是行业的进步,是生产力的进步,但对科班从业人员来说是其实是一种威胁,使得他们经年累月的知识积累无用武之地(有些夸张,但效用降低是真的),使得整体的待遇水平愈发趋近于社会平均水平。
也许有人会说,我不会变成调包侠,我要专注于计算机技术,把技术打磨到极致?很遗憾,这条路过于艰难。打磨到极致当然有用,但是有几人能够打磨到极致呢?技术的提升同样遵循经济学规律,越到后面,你需要投入时间、精力就越多,边际效益递减,边际成本剧增,况且高级技术职位的坑也就那么几个,你有多少信心认定那个坑一定是你的?另一方面,即使你跟上了技术发展的潮流也是不够的。以深度学习为例,这些岗位对知识的要求够高了吧?从2012大放异彩,到如今5年过去,从手撕神经网络,到caffe, tensorflow, 再到如今的keras, 深度学习也渐渐变成只要搭搭积木就能解决问题的技术。这样一来,懂得其他行业专业知识的人虽然代码写得不如科班人员迅速高效,但他们能解决计算机人员无法解决的问题(科班往往只关注计算机本身),由此创造的效益会超过科班高效节省的成本,整个社会会选择哪一种人不言自明。
和唯物史观认为的不同,计算机的历史更像是天才引领的历程,大多数普通人仅仅只是使用者,未来的计算机注定成为一种通用性的工具,CS专业也会变成一个普通的专业。作为科班人员,要正视这种危机,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是,如何利用计算机解决各行各业的问题,如何利用自己对计算机的深刻理解建立独一无二的个人价值。